• 關于2020年學校秋冬季傳染病防控的溫馨提示

    ( 來源:后勤服務中心 發布者:hqfwzx 發布日期:2020年10月14日 )

    校屬各單位

    秋冬季節天氣轉涼、晝夜溫差大,是呼吸道傳染病、病毒性肺炎等各種傳染病暴發流行的高發期。學校是人群高度密集單位是傳染病多發的場所師生是傳染病的易感群體。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依然嚴峻。根據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要求,為進一步做好秋冬季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給廣大師生創造安全、舒適的工作和學習環境,參照《全國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2020年版)》我校秋冬季傳染病防控的有關事項提示如下

    一、主要常見傳染病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傳染源為患者和病毒攜帶者,在發病前的最初三天,傳染性最強。病毒隨打噴嚏、咳嗽或說話噴出的飛沫傳播主要表現:起病急驟、高熱、畏寒、頭痛、肌肉關節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

    2.水痘:從出現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傳染性。患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癥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軀干、頭部較多,四肢處較少。大部分情況下,病人癥狀都是輕微的,可不治而愈。

    3.流行性腮腺炎:在腮腺明顯腫脹前6-7日至腫脹后9日期間具有傳染性。患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痛、無力、食欲不振等前驅癥狀,發病1-2日后出現顴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現唾液腺腫大,通常可見一側或雙側腮腺腫大。

    4.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很強,潛伏期一9-11天,傳染期為出疹前后各5天,多發于冬春季節。傳染源主要是麻疹病人,主要經空氣傳播,也可通過直接接觸傳播。人群普遍易感,兒童多見,病后可獲得持久的免疫力。麻疹初期癥狀和感冒相似,有發熱、咳嗽、流涕、畏光、流淚等現象。發病2-3天后,口腔內兩側臼齒旁的頰粘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針尖大小的小點,周圍有紅暈,這是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發病3-4天后出皮疹,疹子出齊后,體溫開始下降,并逐漸恢復正常。病情嚴重者可影響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甚至導致死亡。

    5.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源主要是排菌的結核病人,痰菌陽性時均具有傳染性,空洞型肺結核傳染性最強。主要經空氣飛沫傳播,人群普遍易感,15-35歲是結核病的高發年齡,患者多有家族史或肺結核接觸史。主要癥狀有咳嗽、咳痰、咳血、胸痛、午后低熱、盜汗、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肺結核患者應在結核病防治專門機構接受規范化治療,療程一般為6-9個月

    防控建議措施

    1.高度重視傳染病防控工作貫徹以預防為主綜合防御的工作方針充分利用線上和線下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新冠肺炎、流感、水痘、肺結核等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讓師生及時了解呼吸道傳染病的早期癥狀,提高廣大師生的防病意識。做好在校師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工作,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按照相關要求及時上報,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2.做好環境衛生工作。要保持衛生清潔,按照學校相關文件要求做好通風換氣(每天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衛生防疫消毒工作。

    3.提高自身抗病能力。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物合理膳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保持規律作息、充足睡眠心情舒暢良好生活習慣每日堅持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

    4.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勤洗手打噴嚏時應掩口鼻在咳嗽或打噴嚏后、就餐前或接觸污染環境后一定要用香皂洗手液流水洗手勤換、勤洗、勤曬衣服被褥個人衛生用品切勿混用。

    5.加強自我防范意識。盡量去空氣流通不暢、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近距離接觸野生動物;盡可能避免與確診的傳染病患者直接接觸;堅持佩戴口罩,人與人之間保持一米線距離

    6.接種預防性疫苗接種疫苗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感染疾病和傳染他人的風險是防控傳染性基本的有效手段。

    7.生病要早診治。出現發熱、咳嗽等傳染病有關癥狀或自我感覺不適時,應佩戴口罩盡早前往醫院就診,獲得及時有效治療。

    8.一旦發生疫情,要嚴格按照學校相關防疫要求,立即開展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環境消毒等工作

                                                         



                                                         

    后勤服務中心

    20201013

    更新日期: 2020-10-14
    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