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關學院:
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南省財政廳聯合下發了《關于培育建設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學科(群)的通知》豫教高〔2022〕84號(附件1),為做好我校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學科培育建設的申報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建設原則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錨定“兩個確保”,著力發揮高校對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服務支撐引領作用,促進學科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深度耦合,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三位一體”發展,推動學科布局更加優化、學科特色更加鮮明、人才培育更加精準、科研成果更加豐富,持續增強學科競爭力和引領服務能力,為服務國家創新高地和現代化河南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一)對標一流,目標導向。對標國家“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體系和現有“雙一流”建設高校,堅持目標導向,超前謀劃布局,集中優勢資源,創造發展條件,優先培育支持一批建設基礎扎實、優勢特色明顯,與特需急需產業領域契合度高、關聯緊密、服務有力的特色骨干學科(群),為“雙一流”創建鍛造生力軍、厚植后備力量。
(二)服務需求,創新導向。以前瞻30年的眼光,聚焦服務國家戰略以及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特需急需產業領域重大戰略需求,加強自主創新,充分激發創新創造動力活力,努力在“卡脖子”關鍵技術和短板領域實現突破,加快打造高校創新高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搶灘占先、彎道超車、換道領跑奠定堅實基礎。
(三)交叉融合,結果導向。鼓勵跨學科、跨領域合作,打破學校學院學科壁壘,促進文理滲透、理工交叉、農工結合、醫工融合,推進高校加大資源整合,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強化行業產業對接,鍛造面向未來發展、適應產業需要的高質量學科體系,著力凝煉一流課題、搭建一流平臺、引育一流團隊,產出一批重大原創性研究成果和技術創新成果。
(四)統籌協同,動態調整。服務支持特需急需產業領域特色骨干學科(群)建設與已在建的特色骨干學科同周期運行,一體化支持,納入“雙特”建設成效監測評價和運行管理。根據評價結果實行動態調整,打破身份固化,形成競相發展的建設格局。
二、建設目標
到2024年,學科(群)布局更加科學,培育一批有力支撐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特需急需學科(群),構建高校、產業、人才多元協同、深度融合的高質量學科體系;學科整體水平和貢獻度顯著提升,以匯聚學科領軍人才團隊、建設高水平學科平臺為支撐,引導創新要素集聚融合,顯著增強人才供給能力,培育產出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成為支撐我省國家創新高地建設的重要力量。
三、建設任務
(一)緊貼需求,著力調整優化學科專業布局。主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強與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行業產業發展需求的對接聯動,融合產業新要求,遵循學科發展規律,引導高校加快優化學科學院專業結構,打破學科專業壁壘,超前布局與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高度相關的學科(群),推動跨領域、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形成覆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主要領域的高質量學科體系,主動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推動特色骨干學科(群)鍛長板、補弱項、揚優勢、攀高峰。
(二)立德樹人,著力加快特需急需產業人才培養。以學科建設為載體,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點建設一批國家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扎實推進課程體系改革、學生培養模式改革,深化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強化科研育人、實踐育人、協同育人,著力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一大批把科研做到中原大地上、論文寫在中原大地上的高水平創新型人才,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發展需求側結構要素的全方位融合。
(三)事業支撐,著力集聚高端創新人才團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大全職引才、柔性用才、項目聚才力度,推動建設高校和學科完善的積極人才政策,加快海內外高端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引進,培養和匯聚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先進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以重大科研任務和特需急需產業發展實際問題為牽引,形成以杰出領軍人才為引領,以優秀青年人才為支撐,結構合理、團結協作的人才團隊和梯隊,發揮領軍人才的領航帶動作用。建立健全支持優秀青年人才蓬勃生長的機制,為優秀青年科學家勇闖“無人區”、挑戰科學高峰提供保障。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留才的優良環境,充分釋放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四)聚焦重點,著力加強關鍵技術研發轉化。全力服務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凝煉一流課題、謀劃重大任務、打造優勢領域,更多采取“揭榜掛帥”等方式,聚焦解決“卡脖子”領域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等問題,開展多路徑探索和協同攻關,對重大科學前沿或重大產業前瞻問題超前布局,以工程化、項目化、清單化方式精準發力,在關鍵領域不斷涌現出可以領跑或者并跑的標志性創新成果,贏得關鍵產業領域未來發展的先發優勢。牽頭承擔一批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我省重大專項,深度參與國家、部省級科技創新基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創新平臺建設,強化有組織的重大創新攻關,引導和促進科技成果在河南本土落地轉化和產業化,推動學科建設與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提升高等教育服務產業和區域發展的能力與貢獻度。
(五)拓寬渠道,著力推進對外深度交流合作。聚焦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擴大和深化與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及學術機構開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實質性、多元化合作。建設高層次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派出優秀研究生在理工農醫和急需、薄弱、空白的學科領域及新興、前沿、交叉學科采取靈活方式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人才。積極吸引優秀外國留學生來豫攻讀學位、從事博士后研究,提升河南高等教育國際影響力。
(六)創新機制,著力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深化高校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學科評價體系改革,破除“五唯”傾向,支持高校探索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實施簽訂“軍令狀”“里程碑”考核等管理方式聚焦解決重大事項、重點問題,按照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耦合的科研范式,推進科研體制重塑性改革。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化科技管理、科技評價體制機制改革,建立突出質量貢獻的學術評價制度,完善以成果為導向的科研和人才評價體系,將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咨政服務等因素作為科研人才評價的重要內容,積極營造一流創新生態體系。
四、申報建設
(一)建設范圍。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學和特色骨干學科建設高校(簡稱“雙特”建設高校)結合學科專業優勢,緊緊圍繞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發展需求,獨立申報或聯合申報。
(二)支持對象。服務支撐引領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新能源、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航空航天和新興服務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量子信息、氫能與儲能、類腦智能、未來網絡、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未來產業發展的急需特需學科(群)。
(三)申報限額。服務支持特需急需產業領域項目擬新增培育建設10個左右的特色骨干學科(群)。具有博士學位授權的“雙特”建設高校限額申報不超過2個,具有碩士學位授權或碩士學位授權重點立項建設的“雙特”建設高校限額申報1個。
(四)建設保障。本項目建設學科(群)首輪建設周期3年(2022-2024年),學科建設所需資金由學校統籌生均撥款、相關專項及事業收入等予以保障。
(五)申報條件。擬申報建設的學科(群)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契合支持領域。申報學科須緊扣國家和我省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實施,直接服務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具有明晰的建設方向、突出的創新潛力、良好的發展前景,預期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未來產業謀篇布局有重要促進作用。
2.學科關聯密切。以學科群申報的牽頭學科除應滿足上述條件外,參與學科應關聯緊密。鼓勵學科交叉融合,鼓勵建設新興交叉學科(群)。
3.建設基礎厚實。學科(群)堅持立德樹人,應已形成特色鮮明并有一定優勢的研究方向,在國內同領域中具有一定影響力;近5年來(2017-2021),在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有顯著成效;在解決特需急需重大問題領域具有開拓與突破能力;具備承擔重大科研攻關的基礎和條件;有切實可行的組織模式、運行機制和改革舉措。
4.建設規劃科學。預期建設目標明確,建設方案可行,重點任務具體,實施路線清晰,績效指標合理,保障措施有力。圍繞服務特需急需產業領域有望解決重大現實問題、關鍵技術問題或卡脖子技術,具有“揭榜掛帥”的攻關能力和預期突破的標志性成果。
申報學科(群)成員與在建的省特色骨干學科(群)以及其他申報學科(群)團隊成員不得交叉重復,各類成果不得重復填報。已有“雙一流”建設和創建學科、省特色骨干學科(群)服務支撐的產業領域原則上不再重復支持相關學科(群)。
五、材料報送
(一)申報意向表。7月8日下午18:00之前,各學院將申報意向表(附件2)電子版發送王廷彥郵箱,逾期視為自動放棄。
(二)申報材料。《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學科(群)項目建設規劃書》(附件3),《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學科(群)申報匯總表》(附件4)(均為WORD文件)和相關支撐材料(支撐材料須合并成一個WORD文件或PDF文件)。支撐材料主要包括建設規劃書中所列各項成果、成效的證明材料;2017年以來學科與相關行業、地方、企事業單位開展緊密合作所簽署的協議(如申報學科(群)有合作共建單位,需附相關共建協議)等。各學院對所有申報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嚴禁弄虛作假。如出現申報材料嚴重失實情況,將取消其申報遴選資格。請各申報學院將上述材料電子版和加蓋學院公章后掃描的PDF版于2022年7月25日18:00前發送至學位點建設管理辦公室郵箱,逾期視為自動放棄。
聯系人:王廷彥 電話:0371-61656638
電子郵箱:yjsy417xwd@163.com
地址:龍子湖校區綜合實驗北樓研究生院417B房間
附件1:
關于培育建設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學科(群)的通知,豫教高〔2022〕84號.pdf
附件2:
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學科(群)申報意向表.doc
附件3:
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學科(群)項目建設規劃書.doc
附件4:
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學科(群)申報匯總表 .doc
研究生院(學科辦)
2022年7月6日